返回第二六九章考察厨师的手艺  盛唐太师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看不懂,更别提如何造福百姓了。

    杨恭仁离开农学院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他又来到工学院。

    长安科技学院的祭酒虽然是凌敬,可是杨天保才是真正的校董,所以当杨恭仁提出要进入工学院的时候,压根就没有人阻拦。

    当然,工学院比农学院正规多了,所有的学生都身穿青色的长衫,而教授杨思齐更是大唐知名的大匠师,他虽然是工匠巧匠,却与大多都不识字的工匠不同,他不仅识字,而且精通绘画。

    基础班级的学生,都是有杨思齐的二十几名徒弟,分别担任教师,按照制匠、木工、匠作、石刻,等分类,分别从基础教起。

    学生多少有点底子,非常认真的记录,或者遇到不懂的地方,向老师提问,一切显得非常正常。

    杨恭仁走到工学院廨事房的时候,还没有走到楼内,就听见杨思齐在里面说道“现在,我们一直用用牛或者驴子拉动辗子进行脱粒,非常麻烦,还很难脱干净……”

    事实上,不仅仅是唐朝,哪怕到了七八十年代,农民依旧是采取原始的脱粒方式,区别就是当时有了拖拉机,可以用拖拉机代替牛或驴子拉动辗子,而且从原来石辗子,换成了铸铁的辗子。

    不过,这种方式效率太低,一个人一台拖拉机,一天下来,能脱粒十亩地的麦子,都需要马不停蹄的工作,当然,无法完成全部脱粒,而且麦秸秆里还有存留麦粒,造成不必要的浪费。

    特别是高梁,这种农作物在中国已文字历史已经有记载了,一些媚外的所谓专家声称,高梁是原产地非洲。

    当然,非州是热带高梁,同科,但是不同种,就像棉花,世界上棉花的种类有一百多种,不能都说棉花就产自哪里。事实上,达尔文所谓生物进化论,根本就是无稽之谈。


    话题扯远了,高梁脱粒非常困难,而且在收割期间,受到天气制约因素很大,后世麦收,因为机械化作业,往往三五天功夫,几百万亩几千万亩粮田就收割完成了,这这个时代,却远远不止一个月时间。

    如果在丰收期间下了大雨,对于农民的影响将是致命性的,去岁的时候,关中在月份,连续下了三四场大雨,特别是九月底还下了一场雨加雪,造成不少粮食因为收割不及时,造成了不小的浪费。

    当杨天保让杨思齐和他的徒弟们改造四轮马车,杨天保意外发现杨思齐还是真有本事的,他的本事不仅仅局限于在房屋建筑方面。

    于是,杨天保给杨思齐下达了一个指示命令,发明出一台可以半机械化的脱粒机,可以解决农民脱粒困难的问题。

    当然,杨天保并不是全部出于公心,他还有私心。如果没有新式耕具或农民机械的出现,农民无须向银行贷款,他银行里的钱财如果贷不出去,亏损的还是杨天保。

    杨思齐道“为师思来想去,我们可以借助车轮船的经验,采取水力或风力打造一台脱粒机!”

    接着杨思齐将图纸展开,挂在墙上。这张图纸,最关键的机械,其实就是转动机构,车轮船其实也是利用风力,不过是借助风力驱动船上的轮划,让轮划驱动船只,从而减弱风向都车船的影响。

    杨思齐道“你们也看到了,正如图所示,脱粒机的主体是一个方形的敞开式巨大容器,这个呢,是滚筒,看起来是不是很像一根巨型狼牙棒?只要水流或风力带动转轴,这个金属杆就会带动齿轮,然后齿轮再反过来带动这个狼牙棒形滚筒,只要把麦子放进去,滚筒就会将麦粒打下来,落进里面的容器,非常方便!”

    几名徒弟望着图纸,开始分析脱粒机的可行性。

    杨恭仁正准备进去,突然听到下面传来一阵骚动。

    “大家快来看啊,杨山长过来了!”

    杨恭仁早就想与杨天保交流交流,长安科技学院的建筑,教室、校舍以及环境,建筑得非常优美,可是杨天保却牛嚼牡丹,浪费了这么好的地方。

    当然,杨恭仁只是猜测杨天保不学无术,在仕林间没有号召力,找不到名师助教,可是,这个问题对于杨天保来说,



第二六九章考察厨师的手艺  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相关:  我在明末有套房  大魏武神  大魏霸主  盛唐血刃  东晋无敌铁军  重生1979从养猪开始    医婿  我真的是反派啊  与妖怪的二三事  穿越星际妻荣夫贵  幸运古神事务所  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同类最热
搜"盛唐太师"
360搜"盛唐太师"
语言选择